大学图书馆学报

专题:未来学习中心建设

  • 未来学习中心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山东大学图书馆的思考与探索

    赵兴胜;程川生;宋西贵;王平利;

    教育部提出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倡议后,山东大学图书馆深入调查分析全国同行经验,加强理论内涵研究,从新空间观、新信息资源观、新服务观和新队伍观四个维度展开实践探索,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转型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在若干领域取得了进展,丰富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

    2024年02期 v.42;No.256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面向未来学习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大信息服务探索

    李新碗;张浩;徐璟;孙翌;宋海艳;林晓欣;张晗;杨昭;

    面对教育数字化变革和未来学习的新需求,高校图书馆正在向“新型基层学习组织”转型。当前高校图书馆大信息服务应主要通过“大资源×大服务”模式开展。“大资源”聚焦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需求保障;“大服务”以支撑科技创新为目标,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和机会;利用信息技术,打通校内外各类学习系统平台并整合教育数据,支持跨学科融合研究与应用,构建可扩展可关联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互联互通的大信息服务。

    2024年02期 v.42;No.256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用户体验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叶凤云;马小昱;樊亚芳;

    研究用户体验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服务水平,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提供思路。本研究首先从预约体验、环境体验、技术体验、服务体验、学习体验5个维度提炼影响用户体验的14个因素,然后根据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未来学习中心用户体验模型,最后利用DEMATEL方法识别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群体环境、技术交互性、学习愉悦度、学习满意度、学习成长感、服务可得性、技术新颖性、场景布局是影响未来学习中心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关键影响因素从环境体验、技术体验、服务体验和学习体验视角提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建议。

    2024年02期 v.42;No.256 2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图书馆事业

  • 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时代背景与创新发展的历史任务

    陈燕方;储继华;刘后滨;

    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创新发展,既是因应时代发展、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课题,也是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升自我价值的永恒命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和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创新发展的科学内涵、根本任务和价值追求,为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2期 v.42;No.25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特征的分析与思考——基于CSSCI期刊创新案例论文

    古奕乐;王乐;

    为充分揭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特征,给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发展提供启示,文章基于2020—2023年CSSCI期刊创新案例论文,从服务创新类型、服务创新主题及服务创新思路维度进行特征分析,梳理创新路径,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本质。结果表明:基础服务和综合型服务创新最活跃,10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创新案例较多;热门创新主题中,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等主题热度持续,而应急服务等主题集中趋势明显,时代特征显著;高被引创新案例论文涉及多个主题,但在协同合作、多元资源结构、新媒体应用方面本质上趋于一致;服务创新的本质是寻求资源和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技术则是辅助资源和需求匹配的工具。

    2024年02期 v.42;No.256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信息素质

  • AIGC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刘彩娥;韩丽风;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AIGC)的出现预示着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来临,人们的信息行为将因之而改变。这种背景下,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也将面临内容框架与教学模式的重塑。文章对国内外AIGC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AIGC的优势与局限以及由此给信息素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两个维度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2024年02期 v.42;No.25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培养复杂思维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素养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阮琪;温芳芳;顾明哲;臧弘毅;

    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应重视培养复杂思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文章提出信息素养教育中复杂思维培养的五大内容维度,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元认知、系统分析、解决问题、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复杂思维融入信息素养教学的课程改革具体案例,包括基于复杂思维五大内容维度改革课程内容,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循环课程设计模式实施课程内容,打造多层次信息素养课外拓展教学体系;建议未来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课程:强化财经学科特色,融入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信息特性,深入培养复杂思维;构建评估机制,综合评价课程成效。

    2024年02期 v.42;No.256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学用互促”为特点的本科生新媒体素养培育模式研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i-Lab学生创新工作室为例

    杨柳;沈利华;徐菁菁;田稷;何晓薇;邵博云;

    文章聚焦本科生新媒体实用技能素养培育,基于教学支架、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设计以“学用互促”为特点的培育模式,以浙江大学图书馆i-Lab学生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分组制”量体裁衣、“系列课程+实践应用”穿插结合、“老带新”合作学习等实践探索,并提出国内高校推广实施建议,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注入新思路,推动素养培育与学生成长互融互促的良性循环,亦为学生团队培育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42;No.256 64-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数智化转型

  • ChatLib:重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

    袁虎声;唐嘉乐;赵洗尘;杨泓睿;

    探索和理解基于ChatGPT的知识服务新业态,研究重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为图书馆数智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平台。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由智能交互层、知识服务层和知识引擎层组成的会话式知识服务平台——ChatLib,构建起包括向量化知识组织、会话式知识发现、启发式知识推荐、辩证式细粒度阅读的会话式知识服务体系。ChatLib以其创新性的方法改变了知识理解、知识组织和知识获取方式,提供了更为便捷、准确、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深化了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和服务能力。目前,ChatLib已在澳门科技大学投入应用,其服务正在持续优化和延伸中。

    2024年02期 v.42;No.256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他山之石

  • 为学术交流而开放:哈佛大学开放获取模式及启示

    林如诗;叶杭庆;韩子静;

    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学术成果开放获取方面展开了诸多实践探索。哈佛大学是学术研究全球领先的高等学府,在推进本校开放获取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文章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文献与网络调研方法,总结哈佛大学开放获取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工作机制,认为我国高校可以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教育引导等方面借鉴其有益经验。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要从容应对开放获取的各类方案,注重人员接续与团队建设,以掌握学术开放交流的主导权,推进本机构学术成果的开放共享。

    2024年02期 v.42;No.256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高校共建共享型合作储存图书馆的新进展及启示——以ReCAP储存图书馆为例

    游越;

    文章简要概述了美国高校储存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情况,并以研究性馆藏与保护联盟(ReCAP)为例,介绍了美国高校储存图书馆从合作储存到共享馆藏再到合作采购的新进展。这些进展为我国高校储存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启示:建立“机构之上”合作理念;打造高效协同的合作储存模式;构建自动化存取仓储系统;提供无缝发现服务;确保合作储存可持续发展。

    2024年02期 v.42;No.256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学术服务的设计与实施——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所大学图书馆为例

    涂志芳;

    数字学术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实践热点,数字学术服务也成为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深度联结用户的新方向。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三所大学的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和文献调研、实地访问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收集方法,对这三所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分析。总结三所图书馆在用户需求调查、服务差异分析、服务内容部署、服务宣传推广、馆员能力建设、应对挑战与思考未来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比中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特点,为计划开展、持续推进、调整优化数字学术服务的图书馆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2024年02期 v.42;No.256 99-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论/评

  • 我国当代西文编目工作的积极推动者——纪念韩荣宇先生诞辰100周年

    林明;王静;

    总结了韩荣宇先生在解决图书编目历史遗留问题、推行国际著录标准、开展编目规范工作、恢复完善西文主题目录、培养人才等方面为我国当代西文图书编目工作所作的突出贡献。

    2024年02期 v.42;No.256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盛铎藏书研究的历程与面向

    孙天琪;

    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在近代藏书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突出,其在20世纪40年代整体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极大地扩充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善本数量,是中国藏书文化历史性变革时期的重要事件。近百年间,学界对这批藏书的研究与利用逐渐走向深入,相关成果集中于版本目录学和文献文化史两个领域,主要包括编制书目、整理题跋、影印珍籍、辩证版本、分析源流等多个方面。随着李盛铎档案、书札和近代其他藏书家日记、题跋不断被揭示,李盛铎木犀轩藏书研究迎来了新的机遇,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未来可在撰写提要、整理信札、汇编传记、影印丛刊诸方面继续探索,力争系统总结版本目录学成绩,研讨近世藏书思想变迁,树立高校古籍收藏与研究范式。

    2024年02期 v.42;No.256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私藏归公”研究——兼述《书归何处:近代以来藏书文化与社会》的书文化内涵

    王雨潇;

    “西学东渐”以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日益完善,私人藏书“化私为公”成为大趋势。文章在分析“西学东渐”背景下“私藏归公”理念与行动的基础上,解读王安功所著《书归何处:近代以来藏书文化与社会》的内容梗概与著述特点,以“书厄”与访书、旧书交易、私藏的保护与归公三点为中心,梳理近代以来文献的递藏状况;由图书馆新思潮的出现、藏书理念的转变与藏书史研究的学术演变三个方面,解读藏书文化的转型;基于书香文化价值观、文化转型与社会史三个理论视角,对我国藏书史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索,提出藏书史研究需要形成自身研究范式,并对藏书史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2024年02期 v.42;No.256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封面照片简介: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正>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源中心,是服务学者、学术、学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藏、借、阅、研四位一体、采取全开放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约46000平方米,由友谊校区毗邻的东、西两馆和长安校区图书馆组成,共有阅览座位3300席。西馆于1958年建成,目前使用面积约3500平方米;东馆于1993年建成,面积为10600平方米。长安校区图书馆于2013年5月建成,面积32000平方米。

    2024年02期 v.42;No.256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守正创新担使命 开拓进取谱新篇——北京大学图书馆榜样人物张俊娥

    刘丹 ;孙超 ;邢欣;

    <正>人物简介:张俊娥,山西太原人,副研究馆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997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先后在编目部、CALIS数据部、数据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主任,文献计量学研究室主任,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八届统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张俊娥已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了27年,她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燃创新之火,攀时代之岩,带领团队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咬定青山立根破岩1997年,张俊娥加入北大图书馆编目部。根据工作需要,她被安排同时学习中西文编目。勇于挑战和擅于钻研的精神使她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掌握了中西文编目技术,并了解了与编目衔接的相关业务流程。之后不久,图书馆编目工作开始向自动化转型,张俊娥努力钻研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同事们称为编目部的“计算机技术骨干”。

    2024年02期 v.42;No.256 13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