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学报

图苑风采

  • 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

    <正>王丽萍,女,1968年生,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研究馆员。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科技情报专业,1994年4月至今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三十多年的图书馆工作生涯中,先后担任过图书馆情报部副主任、电子文献部主任,2008年起担任图书馆副馆长,主要分管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学科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主要参与五山校区图书馆修缮项目、两个新图书馆建设项目。

    2025年04期 v.43;No.26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封面照片简介: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

    <正>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始创于2001年,历经二十余年发展,逐步成长为集教学、科研、学习、休闲于一体的人文、生态、开放、数字型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馆舍面积达14600平方米,设有11间阅览室,自习座位超2200个,每周开馆时间达108.5小时,网络服务全天候不间断。馆内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协同发展,图书馆局域网并入校园网,配备210台电脑、专业服务器、大容量存储系统等先进设备,为文献管理、读者查询与信息浏览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4期 v.43;No.26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馆长笔谈: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估

  • AI赋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评估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季莹;李君;高雨;肖丹卉;王莹;刘宏伟;

    聚焦AI赋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评估,剖析传统评估模式的局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智能分析、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基于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理念,文章构建了“目标—过程—结果”闭环三层评估框架,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效能的AI评估实践探索,为高校图书馆优化馆藏资源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提供了理论范式与方法论支撑。

    2025年04期 v.43;No.264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效能动态多维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杨梦洁;侯点可;倚海伦;黄辉;张盛兵;

    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价旨在引导图书馆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是影响智慧服务效能的关键。文章基于TOE框架与信任理论的核心影响要素,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效能动态评价的3级指标集;创新性采用人机协同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即先利用大语言模型模拟评估给出初始权重,人类专家再结合经验进行修正,从而建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并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智慧咨询服务场景为例,从技术采纳评估和迭代升级评估两个方面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评价体系融合了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的相关指标,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效能的动态、多维量化评价,可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264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陕西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保障能力评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杨峰;张雪蕾;高建忠;魏青山;

    文章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系统构建了陕西省本科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服务保障能力评估体系框架。并通过问卷调研等多维数据采集方式,全面收集、分析了陕西省6所本科高校图书馆近3年资源建设维度的服务保障能力现状,结合陕西省高校图书馆的具体发展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推动区域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

    2025年04期 v.43;No.264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效能评估4X理论模型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

    周迪;唐洁;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效能,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提出高校普惠型和重点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4X(4C+4R=4X)服务效能评估模型。其中,4C模型从用户、成本、便利、沟通四个维度优化普惠型服务的可及性和准确性;4R模型从关联、反应、关系和回报四个维度强化重点型服务对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作用,组合出“4C+4R”的4X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效能评估理论模型,并提出“需求锚定”“协同共生”“价值深耕”三大效能提升路径。该模型以“4X框架”重构服务效能评估标准,通过“普惠—重点”双轨评估体系与三大路径协同,支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基础供给向战略引领转型,为构建高质量创新服务体系提供了可应用的理论框架与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025年04期 v.43;No.26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年度专栏:资源服务一体化

  •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王敏;张绚丽;施亮;

    资源服务一体化是大学图书馆应对数字化转型、科研范式变革与开放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也是支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文章构建了以“资源流转”为核心机制的“战略嵌入—协同驱动型”一体化建设模式,系统阐述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战略嵌入、组织再造、技术数据赋能等支撑条件,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核心实践,实现资源服务一体化的路径与成效,以期为我国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与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04期 v.43;No.26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实践与思考——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黄飞燕;

    资源服务一体化是高校图书馆应对多重挑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为例,从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探讨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推进纸电资源一体化建设与全面实施纸电资源一体化管理,构建资源与服务协同增效的一流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从用户需求场景出发,挖掘和重组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价值,以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世界一流科学研究;深化跨部门学科馆员团队建设,推进组织架构重组和馆员岗位复合化以提升协作效能。

    2025年04期 v.43;No.264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学术前沿

  • 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探究

    初景利 ;李天硕 ;朱鑫汝 ;

    文章梳理总结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十大关系,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与“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基于对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新时代我国图书馆建设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综合把握,从信息资源、用户服务、技术设备、业务管理、专业方法五个维度,构建包括战略与当下、资源与服务、到馆与嵌入、馆员与用户、技术与人文、图书馆与学校、职业/专业/事业、研究与业务、馆长与团队、单馆与合作十大关系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理论框架,并依次对十大关系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把握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高校图书馆在“十五五”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应坚持守正创新,以服务创新为根本,统筹兼顾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运用、馆员培养、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工作,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5年04期 v.43;No.264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能力培育实践与启示

    卢加文;陈雅;

    开放科学运动正重塑科学生产与传播范式,对科研人员的开放科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连接科研人员与信息资源的关键枢纽,其在培育科研人员开放科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通过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基于3P教学模型和5W传播理论,从培育前提、过程、结果3个维度和培育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结果5个要素,分析了10所国外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能力培育实践现状,总结其经验,构建了开放科学能力培育框架,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2025年04期 v.43;No.264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工作研究

  • 基于BERT-RL的红色文献元数据标注研究

    武帅;何琳;杨秀璋;孙绍丹;桂思思;

    红色文献普遍存在数量庞大、分散且类型复杂多样等特点,使得基于零基础训练的大语言模型较难实现高效应用。如何利用少量已标注数据来微调大型语言模型,从而实现红色文献领域元数据的自动化标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增量学习的大语言模型微调方法,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红色文献元数据表示体系的自动化标注。首先,根据红色文献的内容特征,将其归纳为事件叙述、人物评价、情感表达、文献摘录和场景描述五类文本数据集;其次,采用增量学习方式对大语言模型进行微调;最后,构建融合BERT-RL预训练模型和CNN-BiGRU-MHA-CRF的自动化标注模型,以实现对红色文献元数据的自动化标注。研究结果表明,目标领域数据集的数据特征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基于增量学习微调大语言模型的效果。

    2025年04期 v.43;No.264 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青年馆员论坛

  • AI生成元数据赋能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启示——基于国内外案例调查

    张谙宁;叶兰;周文琦;张倩;张欢庆;

    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应用AI生成元数据的实践经验,为国内图书馆提升AI应用能力和资源建设水平提供参考。通过调研国内外20个实践案例,围绕实施主体、资源对象、应用技术、应用场景和赋能成效总结实践现状和经验。研究从两个方面提出实践建议与启示:一是制定AI生成元数据的技术应用方案,包括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提示词工程、基于机器学习的领域数据训练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检索增强生成;二从战略规划、质量监控和人才能力等方面保障AI生成元数据赋能成效。

    2025年04期 v.43;No.264 9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述评

  • 高校科研创新中的图书馆发展——202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综述

    龚瑾;曹金生;邹淑丽;刘艳华;谢旭明;徐伟;

    2025年6月24—27日,“202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00余所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以“高校科研创新中的图书馆”为主题,设立主论坛、分论坛、圆桌会议等议程,围绕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场景化应用与融合发展、数智时代图书馆与用户关系的连接赋能与共生、AI时代馆员素养与专业队伍建设、高校创新文化生态构建等前沿议题展开研讨交流。会议深入探讨了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深度融入科研创新体系,成为高校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中枢。

    2025年04期 v.43;No.264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史海钩沉

  • 图书馆学家查修生平及学术成就考察

    刘弦;蔡屏;

    查修作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重要学者之一,其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囿于史料,学界对查修研究甚少。文章通过挖掘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以及联合国电子图书馆等机构所藏的查修档案,深入梳理查修的婚姻状况、留学经历、留学后工作经历以及学术贡献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剖析查修在图书馆技术创新,图书馆管理、发展,推广图书馆法等方面的贡献和成就,为查修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和视角。

    2025年04期 v.43;No.264 112-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炎培的图书馆实践与观念研究——纪念黄炎培先生逝世60周年

    李雅君;周旖;

    文章运用史料钩沉的方法,对黄炎培的图书馆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在简要回顾黄炎培的生平及其与图书馆的渊源后,从赴美教育考察及归国后的图书馆实践、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图书馆建设等方面阐述黄炎培的图书馆实践活动。黄炎培对图书馆的认识与倡导,与其自身求学、访美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其图书馆观念的特点包括:肯定图书馆对于社会发展的实用教育功能、强调以藏书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与活动、重视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其图书馆观念先进前瞻,且很好地运用到了图书馆实践中。

    2025年04期 v.43;No.264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