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亚芳;李琛;王青青;宁劲;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现状,从教学、学习和创新三个层面提出面向未来学习的空间建设思路。此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为例,阐述了其教学支持、学习支持、创新支持三类空间的建设背景、设计方案、特色服务及建设成效,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借鉴。
2022年04期 v.40;No.246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徐璟;董笑菊;李新碗;
数字化与网络化颠覆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石,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从纸质图书资源供给向电子化资源供给的转变,目前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图书馆空间建设领域的领跑战略。此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总结了在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点:沉浸式阅读促进用户深度学习;多元化体验满足用户全方位感知;交互性虚拟现实推动新技术持续迭代。
2022年04期 v.40;No.246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都平平;李雨珂;陈越;
技术发展及疫情和后疫情环境使图书馆空间设置、资源利用与学习场景发生了变化,下一代图书馆将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应性的演变,向未来学习中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要实现人、物理空间、图书信息资源三元关联与交互的发展愿景;从以人为本、泛在空间、模因学习、技术支撑的视角阐述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理念;从应用视角理解和设计未来学习中心功能,实现多元维度的类型和属性的实施模态,实现未来方式的知识管理、学习保障、空间发展功能;设计未来学习中心的空间模式、技术模式、阅读模式、兴趣模式等多元模式,实现圈层文化、衍生阅读、虚实支持、教学互动类型和功能模式及三元关联与交互的发展机制。
2022年04期 v.40;No.246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王宇;孙鹏;
未来学习中心将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态。文章以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起点,分析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面临的环境机遇、需求机遇和技术机遇,最后从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服务形态三方面探索其可行路径。
2022年04期 v.40;No.246 26-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