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祥祜;蔡孟欣;戴淑儿;郑世福;
图书馆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准制定的目标在于解决图书馆导入RFID过程中出现的馆际互操作问题。业界对图书馆RFID标准的理解不断深入,从最初的技术标准,发展到数据模型以及应用层面的规则。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进行了高频、超高频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实验,结果发现虽然RFID技术标准已经制定,但是在图书馆RFID应用层面上,同一地区的不同图书馆进行互操作时在数据模型、应用层面规则制定上依然有待加强。建议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在采取已出台的国际图书馆RFID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RFID馆际互借模式的规则。在图书馆进行服务转型的过程中,RFID只是提升服务质量、促成转型的工具,读者与职员的需求才是实现服务转型的主导。
2009年06期 v.27;No.170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254 ] - 韩志萍;
详细分析了网络2.0环境下传统OPAC发生变革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涌现的开源OPAC应用对推动新一代OPAC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美国图书馆同行为此而实现的不同层次的开源OPAC案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开源OPAC在功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2009年06期 v.27;No.17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5 ] - 彭建波;史国祥;孙劲松;
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实地走访和实验的基础上,对视觉资源数字对象常用的GIF、JPEG、JPEG2000、TIFF、DjVu等格式进行了分析,指出JPEG是视觉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成熟格式,JPEG2000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格式;DjVu格式不适合视觉资源的数字化;视觉资源数字化的最佳格式模式是采用600dpi全彩色TIFF格式进行扫描,再将扫描文件转换为300dpi的JPEG2000格式,采用DeepZoom技术进行网络呈现。
2009年06期 v.27;No.17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王知津;于晓燕;
根据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安全特征及其在访问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的关键技术,并进一步对四种访问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它们分别是: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策略。
2009年06期 v.27;No.170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 李景文;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最新成果,具有极高的版本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鲜活地再现了我国现存珍贵古籍的原貌;是书影产生以来的集大成之作;所揭示的版本形式齐全;记录的典籍收藏流变清晰可见;版本鉴定严谨,说明文字内容丰富。
2009年06期 v.27;No.170 69-7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姚伯岳;
《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一书中,对现代几位重要法国汉学家杜乃扬、戴何都、马伯乐、伯希和、戴密微的注释失之漏略。有鉴于此,该文对上述诸人分别立传,力求比较详细、准确地叙述其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以及各人与胡适、王重民先生的渊源关系,以弥补该书相关注释的缺失。
2009年06期 v.27;No.17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8 ] - 牛卫东;
宋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其中专科目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专科目录种类如金石学、子学目录相继出现,传统的专科目录如文学、佛学、书画等在体例和著录方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宋代专科目录学的成就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专科目录学的内涵。
2009年06期 v.27;No.17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王纯;
颜光敏、颜光猷、颜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是清初杰出的颜氏家族代表人物。该文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如何整理出版"三颜"的诗文创作,又如何利用信史、列传、家乘及墓志铭等材料对作家本人及其作品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为读者提供参考。
2009年06期 v.27;No.17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