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慰慈;
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领域中,刘国钧先生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学者。他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及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拓荒者、参与者与见证人。从推动图书馆事业建设,到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从研制分类法、图书馆目录的理论与实践、译介MARC、开辟中国书史研究,到提倡科学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刘国钧几乎在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的所有专门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回顾与总结刘国钧先生生平和学术成就,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图书馆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019年06期 v.37;No.23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雁;张思瑶;王萍;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通过金陵大学及北京大学的刘国钧先生的弟子们的回忆,借助若干新发现的资料,重点阐述了刘国钧先生致力敬业于金陵大学及北京大学教育事业的人文精神,呈现了其作为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家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斐然业绩,及其中、晚年满怀奉献热诚却未尽其才的人生悲剧。文章呼吁:在纪念刘国钧先生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举办之后,宜以"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家及中国书籍史、思想史研究学者"的全面完整学术头衔,来认定刘国钧先生毕生的事功,并以此作为编纂《刘国钧文集》及撰著《刘国钧评传》的常识基础和知识核心。
2019年06期 v.37;No.230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隽;唐红安;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教育和实践三大领域都作出过巨大贡献。刘国钧先生在创建国立西北图书馆期间,发起成立兰州市图书馆协会,以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西北图书馆事业发展。兰州市图书馆协会1943年9月列入《筹备国立西北图书馆计划书》,1945年4月8日正式成立,1945年7月21日,西北图书馆奉令停办,刚刚成立不久的兰州市图书馆协会也随之停止工作。兰州市图书馆协会尽管存在时间不长,但对甘肃以及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梳理兰州市图书馆协会发起成立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刘国钧先生既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图书馆理论家,又是一位具有卓越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因地制宜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图书馆实干家。
2019年06期 v.37;No.23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顾晓光;郭鹏;
刘国钧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图书馆学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文章通过信件、档案和相关文献,撷取他在1951—1952年期间,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任教前后的几个片段,记述他在学科初创时期遇到的困难和作出的贡献。
2019年06期 v.37;No.23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顾烨青;
通过对刘国钧金陵大学时期和留学时期相关学籍档案等材料的解读,获知刘国钧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校,成绩为一等,可能免试升入金陵大学。刘国钧没有就读金陵大学预科,他本科就读金陵大学的时间是从1917年春季学期至1920年春季学期,1920年6月获文学士学位。刘国钧在中学已经发表习作,大学期间文理兼修,成绩优良,哲学与外语成绩尤为突出。
2019年06期 v.37;No.230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新才;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文章通过对刘国钧先生现存诗作的钩沉,分析了先生的诗词创作手法,揭示出诗作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精神。
2019年06期 v.37;No.230 37-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宇初;
2019年11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主办的"图林硕望,薪火相承——纪念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生平经历、事业贡献、人文精神等展开交流与研讨,深入梳理总结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切实学习体会刘国钧先生热爱祖国、执着事业的精神品格。
2019年06期 v.37;No.23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汉华;王波;
2018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馆均值继续增长,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呈现出波动性持续降低态势,电子资源购置费总量及所占比重超过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且呈现出继续增长态势。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在平稳中增长,馆长职称以正高与副高为主,合同制与勤工助学工作人员总量在缓慢抬升。
2019年06期 v.37;No.23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下载次数:1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王彦力;杨新涯;冉蔚然;
信息系统中原定设计应该产生数据的地方因各种原因不产生数据,会造成系统该部分的无效或低效。分析关注这些被忽视的地方,可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漏洞与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并优化信息系统。论文提出"零数据"概念,分析零数据研究的性质及意义,构建最基本的零数据理论体系,并通过零数据理论指导图书馆行业相关工作及科研。使用零数据理论完善情报学分析体系,可以构建专门的零数据分析系统,服务于图书馆各项分析报告以及相关管理和运行机制。
2019年06期 v.37;No.23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5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以涛;任化梅;叶慧;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配置比重不断加大,但印刷型文献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印本馆藏书库的阶段性调整是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的一项常见工作。书库调整的常用方法有特定厚度打捆法、平均长度上架法、数据统计与小类划分法。书库调整中,入库图书、目标书库、架位分配比例三大因素较为关键,如果考虑周全、测算准确,基本可保证有效实施。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印刷本书库拆分合并调整的"图书按架分段测量法"。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采用该方法,在非闭馆状态下,成功实现3个书库的拆分合并调整,移库更加精准高效,值得各类型图书馆印刷型馆藏调整参考借鉴。
2019年06期 v.37;No.23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管翠中;范爱红;曾晓牧;
学科交叉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原创性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但交叉学科的成果归属具有交叉性和不确定性。我国高校在学科评估中往往以行政院系为单位申报成果,忽视了院系之间的成果交叉,影响了学科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文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为例,从论文贡献院系和归属学科的角度,研究土木工程学科的论文贡献院系分布以及土木工程系论文的学科分布,通过二者的对应关系,揭示学科评估中院系设置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矛盾。同时也探讨了图书馆作为高校情报分析服务的核心机构,如何有效地立足自身的专业优势,理清院系间学科交叉的关系,为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019年06期 v.37;No.23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1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柳丽花;彭骏;张怡虹;吴梅;侯丽英;
介绍了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的OpenLib项目及其运行现状,该项目为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新方向,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比在如下方面具有明显成效:为大学生在碎片时间阅读提供便利优质的纸质文本,通过"纸本微阅读"的形式构建校园良性"阅读生态圈";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推送更加立体化;它以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大学生诚信品质;打造校园"微交流"空间。OpenLib运行中面临着丢书率的控制、资源高效部署、激励机制的建立及资源利用率统计等方面的难题,但给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诸多启示:根据资源类型、读者需求的不同,采取聚散结合的资源组织形式;空间服务可无限延伸,提供交流与分享的空间;纸本资源的移动阅读与数字资源的移动阅读相融合;图书馆员职能多元化发展。
2019年06期 v.37;No.230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飞;吴亚平;汪聪;胡希琴;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进行了总结,尝试引入强调参与性、互动性、分享性的文化工作坊活动形式,改善现有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活动存在较多的形式传统、内容单一、受众狭窄等问题,探索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在优秀文化的普及、推广与融合创新方面的职能与内涵,以更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图书馆文化活动,更有力地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2019年06期 v.37;No.230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