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其苏;李仙竹;
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在高校系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馆对自己的藏书数量、品种、结构、特色、学科文献评估、用户意见、支持研究决策能力诸方面,进行了比较认真的考察,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估,不仅为全国的课题提供了基本的数据与素材,也摸清了家底,掌握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本馆今后的藏书建设构筑了科学的基础。经全国课题组的推荐,我们在这一期发表北京大学的两篇调查报告,既是这次调查成果的中期展示,又可以供各馆日后进行馆藏评估对借鉴、参考。
1990年02期 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世莺;
本文运用引文分析的方法对馆藏化学文献进行了调查。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果表明,在文献资源调查中,引文分析是一种极有价值的间接特征描述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大型科研藏书的整体收藏水平。
1990年02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乃武;
培训用户的目的在于让他们能够自如地利用文献和情报,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故而必须强调有针对性地学以致用。对用户培训的针对性,首先体现在要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应,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他们的吸收水平。其次要针对他们现时和将来的需求,使培训内容尽可能与之接近,
1990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占荣;
<正> 一、引言1989年3月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西安召开的全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研讨会,对1987年以来山东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同时,还就今后如何开展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进行了研讨,进而形成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研讨会纪要”、《关于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制度的意见(草案)》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大纲(草案)》等三个文件。
1990年02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沛超;
<正> 《大学图书馆学报》接连发表杨玉麟、李晓新二同志的文章,就中、西文文献编目课程合并,建设内容全新的图书馆目录课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具体设想和充分论证。读后获益匪浅。图书馆目录课程的改革,已经引起同行们的普遍关注,各教学单位正积极采取措施,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造。本文结合我系这方面的改革实践,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作为参加这场讨论的一席发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已使我们深感不安。几年来,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着手解决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问
1990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苗绍武;
<正> 《中图法》中有些类目下各有一个小注:“按(依)……排”。有人认为这些类目下的“按(依)……排”指的是一种复分号。例如,“A12马克思、恩格斯单行著作”下有一小注:“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多卷书以第一卷的写作年代为准。”“A22列宁的单行著作”下的小注说,“见 A12注,”这就是说,它也是“按写作年代排的”。“A244”的类目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人运动的高涨及大战时期(1912年4月——1916年)的著作”,当然也是按写作年代排的。因此,在使用种次号作书次号的条件下,有人把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6月)一书的索书号给为
1990年02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靳泰安;
<正>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繁多,而所有工作都浓赖于一个良好的馆藏文献系体。一个符合特定读者群需要的文献体系,应该蕴藏着对读者最有价值、最新和相对密集的信息和情报,它既可供读者直接开发利用,也可供图书馆为读者开发利用。高校馆的馆藏文献体系,既应是存贮有关学科已有知识的宝库,也应是蕴藏生产新知识所需情报和信息的重要资源。建设
1990年02期 34-3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柴雅凌;
<正> 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科学劳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科技文献是科学劳动的结晶,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进程。严肃的科学论文在发表时都应交待所引用过的文献篇目。同一学科论文的大量引用文献(简称引文)构成了引文网络,科学论文的这种彼此引用所构成的引文网络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定量地、立体地反映着科学在纵向上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和横向的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本文拟通过对1987年纺织染期刊引用文献的分析,透视近阶段我国纺织领域教学、研究与科技工作者引用文献的某些特征。
1990年02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合飞;
<正> 自去年11月间美国发生全国性计算机病毒后,计算机病毒已在世界各地传染开来,据最近的《计算机世界》报导,我国目前也相继发现了计算机病毒,并且有蔓延的趋势。为此,上海市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谨防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最近,笔者走访了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情况,发现一些计算机系统已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它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有些已使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难以开展,为此,笔者在此呼吁各高校图书馆界同仁提高警惕,谨防和制止计算机病毒在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系统中的蔓延。
1990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晓雨;
文章认为综合评估是文献课深化、拓宽的基础,是课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在相互制约、互为验证的系统模型设计思想指导下,文献课综合评估系统在结构上,分立了专家评估和反馈检验评估两个对应的分系统,以此发挥出系统的自控功能,从而增强系统评估指标选择和权重系数分配的科学性。进而提出了与系统相配套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数学模型。自87年起,文献课的发展势头渐渐减弱,趋干平稳、徘徊、停滞,甚至已出现滑坡现象。这在全国整体发展还不平衡(87年统计,只有半数左右的院校开了课)的势态下,犹如一块下沉的巨石,压在从事、扶持、关心文献课事业者的心上,让人忧心如焚。为此,及时开展全国或各省、市、自治区文献课综合评估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990年02期 47-5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家琳;
<正>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以往简单地被划分为两大群:教师和学生。研究生多被归属于学生用户群,也有被归属于教师用户群中的初级研究人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利用图书馆日趋活跃,显出以往被淹没的某些特殊性,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队伍的一支劲旅。据报导,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已由解放初的0.06万人上升到1988年的11.3万人,增加了187.2倍。我院历届研究生入学人数增长情况见表Ⅰ。虽然他们的总人数相对比在校教师、本科生少,但他们的大量情报活动已表明是高校图书馆内一群最活跃、最积极的情报用户。他们利用图书馆及文献资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990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凡;
<正>于安义同志的文章《对“样本书”现象的再思考》(以下简称“于文”)在《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年第3期发表后,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来稿,提出种种相同或不同看法,见仁见智,相信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及于安义同志本人都会有所启发和帮助。不过在讨论中有一个歧义的问题,似乎应该先明确一下。在高校图书馆,确实存在“样本书”,或“库本”,或“保留本”,或“保存本”,名称既有不同,具体的做法更因馆而异。如北大有“库本”之称,库本,不外借,但可在馆内阅览;清华则实行“样本”制度,中文期刊、(以及一部分中文图书)到馆,先提出一本单独收藏,基本上不外借,也不供馆内日常阅览,意在保存品种,以备不时之需.于文的议论对象,看来是属于或类似于“清华型”的;而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对“样本书”的理解,基本上是“只供馆内阅览,不能外借”的“北大模式”。我们对两校的做法并不敢贸然置褒贬之词,也不认为于文一无可商榷之处,至于“样本书”等名称的统一及精确定义的问题,更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当然,希望本刊的讨论能推动专业名词术语标准化的工作),发表于文的初衷在于开展改进或改革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讨论。近几年来,国内外书刊价格猛涨,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却维持原状或增加有限。面对“少米之炊”,纵然是巧妇,也不能尽如客意,赧颜捧出“舍书保刊”、“舍外文保中文”、“减复本保品种”这几样劣菜。就中文图书而言,平均复本量只在2—3册之间,如何尽可能好地满足数以百、千、万计的高校师生的需求,在文献收集、开发利用方面还是有题可做的。愿《大学图书馆学报》多刊登这方面的研讨文章,
1990年02期 56-5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树华;
<正> 1.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四、外国教会或外国私人在京所设图书馆外国教会或外国人在北京设立的图书馆起源很早,最早可追溯到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创建的南堂图书馆。此外,还有东堂图书馆、西堂图书馆、北堂图书馆以以莫利逊的私人藏书等。1.东堂图书馆东堂始于顺治七年(1656年),为葡萄牙所属的耶稣教堂。该堂是顺治七年皇帝赐给利类思和安文思二司铎的。东堂图书馆初立时藏书可能较多,因为当时著述较多的传教士,如
1990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懋杞;
<正> 建国以后至1980年,全面收录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的书目此较有代表性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1949—1980》(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与图书馆编,主编董秀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与《图书馆学论文索引,1949.10—1980.12(南京图书馆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它们收录了1949—1980三十一年间图书情报的论著或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的概貌。现将这两本书目作一初步评析,为叙述方便起见,分别将它们简称为《论著目录》与《论文索引》。
1990年02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