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藏书建设述略A Brief Account of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of the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
姚伯岳;
摘要(Abstract):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关键词(KeyWords): 藏书建设;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京师大学堂图书馆;戊戌大学堂;壬寅大学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姚伯岳;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3.01.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姚伯岳.在古籍编目中发现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源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6):103-108.
- 2 闾小波.强学会与强学书局考辨——兼议北京大学的源头[J].北京社会科学,1999(1):114-121.
- 3 北京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4 贾平安.张元济创办的通艺学堂及其教育救国思想[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17-22.
- 5 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2卷)书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84.
- 6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八种·戊戌变法(第三册)[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449.
- 7 张元济.张元济诗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00-107.
- 8 顾烨青.通艺学堂首次使用“图书馆”之名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8(2):87-93.
- 9 姚伯岳.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历任负责人考述[J].图书馆论坛,2020,44(4):94-100.
- 10 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 1898-19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11 沈弘.戊戌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考[N].中华读书报,2002-1-16(24).
- 12 丁韪良.汉学菁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影响力[M].沈弘,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2.
- 13 王学珍,王效挺,黄文一,等.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14 《同文馆题名录》第四次[M]//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2:85.
- 15 张辑光.京师译学馆建置记[A]//京师译学馆规章.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 16 京师大学堂档案第100卷[A].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 17 杨获.岳阳方功惠碧琳瑯馆藏书及刻书[J].文史博览(理论),2011(6):16.
- 18 方大芝奏折[M]//吴晞.从藏书楼到图书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58.
- 19 北京大学总务处.国立北京大学概略[M].北京:北京大学总务处,1923:26.
- 20 湖北官书局各书目录部数价值开具清册,湖北官书局各装书箱号数开具清单[A].北京大学档案馆藏,1909.
- 21 江南官书局造呈出售江南淮南书局书记及寄售各书价目清册[A].北京大学档案馆藏,1910-2.
- (1)寻霖主编《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157页载方功惠家族谱系派字为“祖德宗功大,朝荣国庆增”,则方大芝应为方功惠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