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可逆性原则、技术应用策略及实现途径On the Reversibility Principle,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rategy and Re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 Conservation
王国强;
摘要(Abstract):
可逆性原则是古籍修复的主要原则,旨在为未来古籍修复提供便利,有利于古籍修复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古籍修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减少修复性破坏。文章分别运用归纳法和案例法研究古籍修复可逆性原则的内涵、技术及其应用策略。古籍修复可逆性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古籍修复界已经发明和应用了较多可逆性技术,这些技术只有通过科学的应用才能收到更好的可逆性效果。可逆性原则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修复过程管理、修复观念转变、修复方案制定、修复技术应用实施和修复质量评价等。
关键词(KeyWords): 古籍修复;古籍修复原则;可逆性原则;可逆性技术;古籍保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籍修复技术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编号:21BTQ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s): 王国强;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3.01.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切萨雷·布兰迪.修复理论[M].陆地,编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 2 伯纳德·梅尔基奥·费尔顿.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J].陈志华,编译.世界建筑,1986(3):8-10.
- 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Z].北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04:6.
- 4 方广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前言[J].文献,1999(4):8-24.
- 5 杜伟生.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60年[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59-63.
- 6 马海鹏.论文献修复原则[J].中国博物馆,2000(4):80-85.
- 7 张志清.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的保存[C]//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16.
- 8 杜伟生.古籍修复原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79-83.
- 9 邢雅梅.浅谈古籍的手工修复与纸浆补书[J].当代图书馆,2008(2):43-44,42.
- 10 张平.浅析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J].文津学志,2010:294-301.
- 11 林明,周旖,张靖,等.文献保护与修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 12 童芷珍.古籍修复技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 13 天一阁博物馆.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Z].宁波:天一阁博物馆,2015:5.
- 14 朱煜.浅谈古籍修复三要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5):92-94.
- 15 宋玥.浅谈古籍修复原则[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
- 16 陈家欣.从实践谈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3):76-77.
- 17 刘晓立.师有宽:积一甲子之功,促修复技艺代代相承[N].读书报,2021-04-05(11).
- 18 朱振彬.关于古籍的“金镶玉”装帧[G]//张志清,陈红彦.古籍保护新探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41-43.
- 19 曹晋.中、日古籍修复方法之异同——以《重修扬州府志》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5):159-160.
- 20 许彤.浅谈古籍的修复与保护——《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修复随笔[J].理论界,2009(12):218-219.
- 21 崔志宾.“天禄琳琅”珍藏中前人修复遗存及解决措施综述[J].文津学志,2017:484-496.
- 22 董捷.从《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案例试析两者修复之异同[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175-178.
- 23 吴小兰,穆笛,沙明金.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本《书集传》修复研究[J].图书馆界,2018(4):57-62.
- 24 彭道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檀弓》保护修复[J].图书馆界,2019(1):48-51.
- 25 李长红.虫蛀古籍《千金翼方》修复案例浅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98-99.
- 26 万群.天津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残片的保护修复[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
- 27 李扬.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亮相国图[EB/OL].[2021-06-02].https://www.sohu.com/a/415965234_120244154.
- 28 马艺蓉.意大利国家图书馆所藏一册中国清代古籍的保护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3):14-22.
- 29 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当代保护理论[M].张鹏,张怡欣,吴霄婧,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 30 杨昌鸣,周志,李湘桔.浅论文物建筑保护和修复中的“可逆性”[C]//中国建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2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沈阳:2012:449-456.
- 31 司徒勇.当代修复理论:一些态度的改变以及对油画修复决策和实践的影响[J].中国美术馆,2016(5):35-36.
- 32 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J].世界建筑,2003(7):80-81.
- 33 王国强,石庆功.古籍修复性破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8(11):164-171.
- 34 张一.文物司命者的圆桌会议:中国美院首届“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回顾[EB/OL].[2021-03-20] .https://www.sohu.com/a/117849092_488954.
- 35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 Artistic Works.Code of ethics and guidance for practice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artistic works[EB/OL].[2021-03-24].https://www.cultural heritage.org/docs/default-source/administration/governance/code-of-ethics-and-guidelines-for-practice.pdf?sfvrsn=ca344aed_21.
- 36 CAC&CAPC.Code of ethics and guidance for practice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and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EB/OL].[2021-01-22].https://www.cac-accr.ca/files/pdf/ecode.pdf.
- 37 Library of Congress.Islamic partial leather rebinding of a 19th century Persian manuscript [EB/OL].[2021-02-18].https://www.loc.gov/preservation/conservators/rumi/treatment.html.
- 38 陈志华.国际文物建筑保护理念和方法论的形成[G]// 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文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1-17.
- 39 王茜.企业科技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0.
- 40 芙兰柯丝·库伊桑斯.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手稿的修复与技术研究实例[C]//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39-247.
- 41 吴芳思,伯纳德.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世界纪年最早的印本书籍[M].袁玉,译.崔翔,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0-122.
- 42 林明.文献修复糊方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71-74.
- 43 张平,田周玲.古籍修复用纸谈[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106-112.
- 44 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45 张珊珊,蒋文仙.纸浆补书机用于古籍修复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6(1):70-72,87.
- 46 王国强.中国古籍修复可识别原则、技术及其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20(6):33-38.
- 47 张志清.浅谈古籍修复的科学化管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2):60-63.
-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GB/T21712-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6.
- 49 刘昚虚.阙题[G]//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敬元沐,评注.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