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文献考据思想方法述论Textual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Wang Zhongmin's Chinese Bibliography Historical Materials
黎冬瑶;
摘要(Abstract):
《中国目录学史料》是当代著名文献学家王重民先生的一部重要遗著,在鉴别史料、考订记事、解释史料方面成果丰硕。王重民善于通过版本目录研究与推理考证的方法进行文献考据,梳理文献递藏的源流,评判目录文献价值,补充诸多文献著录细节,体现了考据学方法论的跨学科性。此外,《中国目录学史料》征引题称规范、按语论述全面,是王重民考据思想方法中“经世致用”境界的体现。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目录学史料》;王重民;考据学;目录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王重民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编号:19BTQ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s): 黎冬瑶;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2.06.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金恩晖.谈对王重民教授《中国目录学史料》的整理[J].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2):封二.
- 2 金恩晖.王重民教授目录学遗著《中国图书目录学史料》发表前记[J].图书馆学研究,1983(5):140-141.
- 3 罗彧.中国目录学史料之渊薮[C]//《刘乃和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委会.绿叶·红烛·春风:刘乃和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66-375.
- 4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98.
- 5 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6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一)[J].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2):61-66.
- 7 于沛.历史过程的客体与历史认识的客体[M]// 于沛.于沛自选集.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147.
- 8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四)[J].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5):85-88.
- 9 姚从吾.历史研究法[M]//李孝迁.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38.
- 10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二)[J].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3):104-106.
- 11 陶存熙.清姚海槎先生振宗年谱[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8.
- 12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九)[J].图书馆学研究,1982(4):85-88.
- 13 刘修业.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学术活动编年[M]//王重民.冷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86-912.
- 14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五)[J].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6):80-83.
- 15 何周.吕思勉文献学成就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16:130.
- 16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料(十)[J].图书馆学研究,1982(5):89-91,30.
- 17 张怀瑾.文赋译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34.
- (1)叶盛《菉竹堂书目序》:“叶氏书目六卷,叙列大率本鄱阳马氏,其不同之大者,经、史、子、集外,制特先之,曰尊朝廷,且赐封所在也。吾叶氏书独以为后录,终其卷,是吾一家之书,不可以先人,退逊之义,其亦可以观视吾后人也……书为册四千六百有奇,为卷二万二千七百有奇,续有所得,未已也。”
- (2)《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七·史部四十三·目录类存目》:“《菉竹堂书目》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叶盛撰。盛有《叶文庄奏议》,已著录。此其家藏书之目,中为经、史、子、集各一卷,首卷曰制,乃官颁各书及赐书、赐敕之类;末卷曰后录,则其家所刊及自著书。前有成化七年自序,谓:‘先之以制,尊朝廷也;叶氏书独以为后录,是吾一家之书也。’其叙列体例,大率本之马端临《经籍考》。然如集部别出举业类,而无诗集类,亦略有所增损矣。盛之书凡为册者四千六百有奇,为卷者二万二千七百有奇,在储藏家称极富,故于旧书著录为多,独其不载撰人姓名,颇伤阙略。又别有《新书目》一卷附于后,中载夏言、王守仁诸人集,皆不与盛同时,盖其子孙所续入也。”
- (3)前后文为:“丙子二月,孝受寄此册来,云吾未有子,此书目亦将无所托矣,姑留子案头可也。予窃哀其言,逾年,孝受翁竟殁。”前文“丙子”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陈孝受应殁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 (4)陈斗初《七世祖一斋公年谱》云:“公讳第,字季立,号一斋,世居连江城西北化龙桥北。”
- (5)陈斗初《重刊先世〈一斋集〉小引》云:“公之子祖念公著《易用》六卷,郡人周公之夔弁其首。”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连江县志》卷二十九:“陈祖念,字修甫,号心一,第长子。
- (6)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连江县志》卷二十三:“陈肇复,字问心,第次子”,此处讹误。据陈斗初《七世祖一斋公年谱》记载:“戊寅年,三十八岁……次子生”“丙申年,五十六岁,次子殇”;又陈第《寄心集》卷五《悼亡子祖发三篇》记载:“祖发,余次子也。颇有童乌之敏,十八而殇,悲夫!”可知,陈第次子乃陈祖发,并非陈肇复。据《世善堂藏书目录·经部·尚书类》载:“《尚书疏衍》四卷,曾祖一斋公”,《世善堂藏书目录·经部·易类》载:“《易用》六卷,先祖心一公;《易用补遗》二卷,先父问心公。”故陈肇复(字问心)应为陈第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