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得瓜: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人与汉字检字法改革Their Reform of Chinese-character Retrieval Method
陈勇明,李禹阶
摘要(Abstract):
民国时期,因旧有的汉字检字法难以满足图书馆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一些图书馆学人便致力于检字新法的创制和理论探讨,并很快成为该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争鸣,探讨检字法的评判标准,正名专业术语,批评抄袭之风,将中华图书馆协会作为交流平台,将图书馆作为检字法实践的场所,从而引领着学术潮流。这些图书馆学人不仅为汉字检字法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种豆得瓜,解放了禁锢人们的语言文字思想,拓展了对汉字构成单元和结构的认知,促进了汉字的规范化和简化,其价值和影响已经超越了图书馆业与检字法本身。图书馆学人这种勇于打破学术畛域,不囿于自身行业的学术取向,至今犹具借鉴价值,但任意拆分汉字结构、盲目创造新字的教训亦有警戒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图书馆学人;检字法;汉字规范化;汉字简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勇明,李禹阶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1.04.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范凡.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98.
- 2 陈燕.国语运动与汉字检字法改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6):18-23.
- 3 平保兴.民国时期汉字检字法史论[J].辞书研究,2014(5):60-65.
- 4 邓咏秋.漫议四角号码检字法[J].图书馆杂志,1999(5):3-5.
- 5 李彭元.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主要历史贡献[J].图书馆论坛,2018,38(12):85-95.
- 6 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96-115.
- 7 张望自.杜定友先生对检字法研究的路向[J].图书馆学研究,1984(6):117-122,151.
- 8 吴稌年.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界的商榷问题[J].图书馆,2012(5):28-32.
- 9 蒋一前.汉字检字法沿革史略及近代七十七种新法表[J].图书馆学季刊,1933,7(4):76-98.
- 10 张凤.卟!打倒康熙字典才有绪了[N].民国日报·觉悟,1928-10-27(3).
- 11 林语堂.图书索引之一新法[J].语丝,1926,76(1):155-161.
- 12 万国鼎.汉字排检问题[J].图书馆学季刊,1929,3(1-2):120-133.
- 13 万国鼎.请中央研究院研究改革汉字案[R]//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29:228.
- 14 万国鼎.汉字母笔排列法附表[J].东方杂志,1926,23(2):75-90.
- 15 方承谟.最实用的图书分类法与检字法(二续)[J].中国图书馆声,1931(4):25.
- 16 李小缘.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来之进步[J].图书馆学季刊,1936,10(4):507-549.
- 17 刘复,袁同礼.通讯:关于林语堂图书索引新法之通讯二则[J].图书馆学季刊,1926,1(2):371-372.
- 18 万国鼎.各家新检字法述评(附表)[J].图书馆学季刊,1928,2(4):46-79.
- 19 文献消息.陈顾问德芸逝世[J].广东文献通讯,1948(1):24.
- 20 沈有乾.“汉字排检问题”谈话[J].书人,1937,1(1):37-40.
- 21 豪楚.书报提要引得说(洪业著)[J].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1933,2(6):153-156.
- 22 陆殿扬.比较上最简便最合理的汉字排检法:陈立夫氏的五笔检字法[J].教与学,1937,2(10):1-4.
- 23 杜定友.中国检字问题(附表)[J].教育建设(上海),1931(4):31-35.
- 24 杜定友.中国检字法评略[G]//杜定友.中国检字问题.上海:中华书局,1931:1-11.
- 25 杜定友.我与圕[J].图书馆学季刊,1932,6(3):173-174.
- 26 舒纪维.汉字排检问题[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2,7(4):2-3.
- 27 林语堂先生:北平北海公园中华图书馆协会又有信致先生[N].民国日报·觉悟,1929-1-16(3).
- 28 研究汉字排列法并厘定标准[N].民国日报,1929-2-1(4).
- 29 杜定友.读者信箱:述汉字形位排检法[J].中国新书月报,1931,1(9):59-60.
- 30 中华图书馆协会.决议案[R]//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29:60.
- 31 赵荣光.前缀‘不’字排检法”自序[J].培正中学图书馆馆刊,1936,3(1):15-23.
- 32 李继先,金敏甫,李小缘.订定中国图书馆学术语案[R]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29:163-165.
- 33 钱亚新.从索引法去谈谈排字法和检字法[J].图书馆学季刊,1929,3(1-2):134-141.
- 34 陈长伟.请协会根据上次会议从速规定分类编目标题及排字法标准案(大会合并议决通过)[R]//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二次年会报告.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33:77.
- 35 东方图书馆.试用四角号码检字法[J].励志,1926(1):106.
- 36 乔永.四角号码检字法应该普及——由《辞源》说开去[J].出版科学,2015,23(3):8-13.
- 37 郑康邮.洪业与引得编纂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32-33.
- 38 洪业.引得说[G]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杨联陞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42.
- 39 徐祖友.王云五与四角号码检字法[J].辞书研究,1990(6):128-134.
- 40 纪长海.汉字主要排序法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6-7.
- 41 陈燕.汉字检字法改革运动兴起及对后世的影响[C]//中国应用语言学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69-75.
- 42 Wang L,Zhang J L.The paper books and the electronic books complement and develop in parallel in the digital er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Engineering,2017,2(3):22-26.
- 43 白涤洲.略谈字典部首流变——兼答周茂君(未完)[J].国语周刊(合订本第一册),1931,1(18):39.
- 44 王文莱.检字法:图书馆利用法之八[J].图书展望,1936,1(10):38-42.
- 45 葛启扬.“丙”字检字法之修正[J].中国出版月刊,1933,2(1):14-16.
- 46 万国鼎.修正汉字母笔排列法大纲[J].图书馆学季刊,1926,1(2):136-141.
- 47 曹夫昂.文字改革工作问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9.
- 48 杜定友.图书馆用简体字表[J].工读周刊,1935,1(1):4-6.
- 49 沈克成,沈迦:汉字简化说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178.
- 50 杜定友.中国新体形声字母商榷(续完)[J].新中华,1934,2(4):47-52.
- 51 杜定友.中国新体形声字母商榷[J].新中华,1934,2(3):55-58.
- 52 杜定友.字根研究[J].文字改革,1961(2):33-35.
- 53 钱亚新.试论汉字笔画排检法的标准化问题[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3(27):67-76.
- ① 现代学者如陈燕将民国时期创制汉字检字法的学者归为这样几类:留学归来的学者或大学教授(如林语堂、张凤等)、官僚政客(如陈立夫、何公敢等)、图书馆学人(如杜定友、沈祖荣等)、出版界高层(如王云五等)。显然,这样的划分还不够严密,如王云五的确是出版家,但他还是东方图书馆的馆长,后来又成为官僚,其在图书馆学方面造诣颇深。作者认为:不管专业出身的背景,只要在图书馆学方面有所建树或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都可谓之“图书馆学人”或“图书馆人”。参见:陈燕.国语运动与汉字检字法改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6):18-23.
- (1)作者目前尚未找到关键史证,证明检字法运动的从音者是否倒逼汉字语音的统一。
- (2)联系到2009年的“汉字整形”事件,或可说汉字至今尚未彻底完成形体规范化。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在创制检字法过程中,无意间成了“汉字整形”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