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转换:从古代校雠学到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路分析Transformation of Thinking Mode: An Analysis of the Way from Ancient Collation Learning to Modern Library Science
龚蛟腾;朱潇娜;
摘要(Abstract):
借助思维模式的转换,梳理古代图书馆学的近代化发展,是深入学术本质明其理、察其变、承其续的根本方法。主客合一思维模式向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转换,正式拉开了古代校雠学向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指向因本体观念的转换从教化万民向凸显学术功用转变,学术特质因认识特性的转换从人文之术向管理之学发展,学术内容因运思方式的转换从价值向的经验总结调整为知识向的学理内容,学术体系因语言方式的转换从杂糅合一向逻辑分明优化。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价值与知识、人文与科学、顿悟与分析、意象与概念等学术本质的思考,以异中求同的方式探寻古今学术一脉相承的所在。
关键词(KeyWords): 古代校雠学;图书馆学;思维方式;学术转型;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图书馆学会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建设背景下图书馆学学科变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LSCKYXM-ZZ-ZD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s): 龚蛟腾;朱潇娜;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2.06.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龚蛟腾.中国图书馆学的起源与转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262.
- 2 龚蛟腾.古代图书馆学学理反思与秉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91-98.
- 3 龚蛟腾.中国图书馆学近代化演进分析——从古代校雠学说到西式图书馆学[J].图书与情报,2014(1):41-53.
- 4 龚蛟腾,方雯灿,易凌.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重新审视[J].图书馆学研究,2018(15):2-8.
- 5 刘春云,龚蛟腾.从图书馆学视角看校雠学的近代境遇[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110-115.
- 6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M].济南:齐鲁书社,1999:序.
- 7 郑樵.通志二十略[M].王树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 8 章学诚.校雠通义通解[M].王重民,通解.傅杰,导读.田映曦,补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自序.
- 9 向宗鲁.校雠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1.
- 10 胡朴安,胡静道.校雠学[M].长沙:岳麓书社,2013:1.
- 11 孙德谦.刘向校雠学纂微[M]//杨家骆.古今图书集成续编初稿:经籍典.台北:鼎文书局,1977:23.
- 12 刘春云,龚蛟腾.新文化运动与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图书馆学近代转型的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3):94-101.
- 13 柯平.中国图书馆学思想体系:抽象、内核与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6):4-17.
- 14 程焕文.略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形成时期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9(2):14-18.
- 1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
- 16 张再林.爱知之学与成人之教——中西哲学观的歧异与会通[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42.
- 17 胡伟希.自本体与对本体: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J].孔子研究,2005(3):4-14,126.
- 18 李一冉.大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2.
- 19 蒋永福.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特征[J].图书馆论坛,2020,40(2):26-35,44.
- 20 林彬.书馨在兹[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362.
- 21 傅荣贤.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 22 朱汉民.义理之学——中国哲学原型简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4(5):579-581.
- 23 李秋媛.史论卷[M]//白寿彝,启功,郭预衡,等.文史英华.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28.
- 24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周仁,张文,何清湖,等,整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12.
- 25 刘国钧.图书馆学要旨[M]//鸿烈,谢国桢,朱杰勤.民国丛书第一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 26 胡伟希.中国哲学:“合法性”、思维态势与类型——兼论中西哲学类型[J].现代哲学,2004(3):54-61.
- 27 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M]//陈源蒸,李万建,宋安莉.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 28 吴稌年.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学术转型——以杜定友、刘国钧为中心[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52-54,102.
- 29 吴慰慈,罗志勇.面向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3-6.
- 30 龚蛟腾,侯经川,文庭孝.公共知识管理学——关于图书馆学本质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2-6.
- 31 龚蛟腾,侯经川,文庭孝.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再论图书馆的本质和定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16-20.
- 32 肖希明,沈玲.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3):4-22.
- 33 杨文祥.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26-30.
- 34 杨昭悊.图书馆学[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4.
- 35 李景新.图书馆学能成一独立的科学吗?[J].文化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5,7(2):100-139.
- 36 易凌,龚蛟腾.近代“中国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之应然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9,39(9):19-29.
- 37 马志政,郑国平,俞惠敏,等.哲学价值论纲要[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45.
- 38 杜定友.校雠新义[M].台北:中华书局,1969:22.
- 39 蒋永福,陈丽君.人文图书馆学五定律[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27-32.
- 40 刘君,王锰.视域的拓展与断裂的弥合——读《制度与范式: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考察(1909—2009)》的若干启迪与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5):53-59.
- 41 张欣毅.触摸那只无形的巨手——基于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的认识论(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