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进展述评:2016—2020年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Library Sc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2016 to 2020
蔡迎春;郑莘泽;汪蕾;李瑾颢;
摘要(Abstract):
2016-2020年是“十三五”全面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变革与转型阶段,文章对此期间图书馆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图书馆的本质内涵、服务转型、功能定位、空间再造、素养教育和技术实现等六个方面进行述评,发现图书馆理论及实践思辨性文章和观点不断涌现,为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奠定了基础,指引图书馆事业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然而,图书馆的研究视角仍有待开阔,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在立足初心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融合、共存的姿态,共同探讨学术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势必成为图书馆下一步服务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KeyWords): 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转型发展;素养教育;技术实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蔡迎春;郑莘泽;汪蕾;李瑾颢;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2.03.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戎军涛.基于公共知识流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定律研究[J].图书馆,2016(3):23-27,40.
- 2 于良芝,樊振佳.卡利马科斯的穿越与图书馆学内涵的悬置:19-20世纪上半叶图书馆学内涵反思[J].图书馆杂志,2020(12):4-13.
- 3 许正兴.融通之智与超越之慧——智慧服务背景下图书馆学五定律的传统文化诠释与后现代反思[J].情报科学,2018(4):10-13,159.
- 4 韩洁.话语重构与理论前行:我国图书馆学中的后现代思维话语批评[J].图书馆建设,2018(5):4-7,12.
- 5 魏辅轶.中国图书馆学理论跨世纪的三次“重逢”与“莫比乌斯陷阱”[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34-46.
- 6 于良芝,樊振佳.信息处理进路:LIS学科独特性再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0(5):5-13.
- 7 龚蛟腾,方雯灿.“2017年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6):7-17.
- 8 吴丹,陆柳杏,董晶,等.近十年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20-38.
- 9 易凌,龚蛟腾,刘春云.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去碎片化”[J].图书馆,2018(3):28-32,43.
- 10 刘春云,龚蛟腾,方雯灿.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去虚无化”[J].图书馆,2018(3):33-39.
- 11 方雯灿,龚蛟腾,易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去职业化”[J].图书馆,2018(3):21-27.
- 12 程焕文,刘佳亲.图书馆学研究的使命、问题与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20(1):20-24.
- 13 蒋志斌.“去实体化”理念下移动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J].出版广角,2019(8):39-41.
- 14 吴志荣.“去机构化”思维对我国图书馆学的影响[J].图书馆杂志,2021(1):20-26,66.
- 15 肖希明,倪萍.新中国70年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图书与情报,2019(5):1-12,38.
- 16 梁灿兴.透视图书馆学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J].图书馆论坛,2018(9):43-51.
- 17 蔡迎春,吴志荣.泛化与思考:从学科属性看图书馆学的专业话语[J].图书馆,2018(7):37-43,96.
- 18 苏新宁.新时代图书馆使命与未来图书馆学教育之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1):53-62.
- 19 王子舟,张晓芳.图书馆记忆功能的衰退与修复——2017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培训班讲座整理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1):16-25.
- 20 马费成,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前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6):4-15.
- 21 柯平,邹金汇.后知识服务时代的图书馆转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1):6-19.
- 22 潘燕桃,程焕文.清末民初日本图书馆学的传入及其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65-75.
- 23 郝建军,刘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 24 陈传夫,陈一,司莉,等.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生学位授权“四个十年”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1):17-28.
- 25 吴建中,范并思,陈传夫,等.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与社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2):4-28.
- 26 王子舟.专栏导语: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前缘后续[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11):5-6.
- 27 柯平.新图情档——新文科建设中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21(1):15-20.
- 28 叶继元.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八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5):22-35.
- 29 聂华.营销作为图书馆转型重要驱动力的意义和作用——国际图联图书馆营销奖回顾暨第十八届营销奖解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6):5-11,18.
- 30 饶权,克里斯汀·麦肯齐,杰拉德·莱特纳,等.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信息社会中图书馆的新使命[J].图书馆杂志,2021(2):4-19.
- 31 许天才,杨新涯,王宁,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研究——以首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赛为案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2):82-86.
- 32 茆意宏,朱强,王波.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现状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85-91.
- 33 于良芝,李亚设,权昕.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中的话语与话语性实践——基于政策文本和建设案例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4-19.
- 34 吴建中.数字化转型——大学图书馆下一步发展的重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8):13-17.
- 35 初景利,段美珍.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1):3-9.
- 36 曹树金,刘慧云.以读者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1):23-29.
- 37 李玉海,金喆,李佳会,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2):17-26.
- 38 王世伟.智慧社会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新境界[J].图书馆杂志,2017(12):9-13.
- 39 董同强,马秀峰.“人工智能+图书馆”视域下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9(2):83-88,46.
- 40 刘炜,陈晨,张磊.5G与智慧图书馆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5):42-50.
- 41 吴宗大,谢坚,郑城仁,等.数字图书馆用户的行为偏好隐私保护框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2):72-85.
- 42 廖运平,卢明芳,杨思洛.大数据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用户画像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3):73-82.
- 43 王忠义,夏立新,李玉海.基于知识内容的数字图书馆跨学科多粒度知识表示模型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6):50-64.
- 44 王彦力,杨新涯,冉蔚然.零数据理论及其应用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6):51-56.
- 45 曾蕾,王晓光,范炜.图档博领域的智慧数据及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17-34
- 46 张晓林.颠覆性变革与后图书馆时代:推动知识服务的供应侧结构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4-16.
- 47 向阳.德性、技术与特色: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路径选择[J].图书馆,2016(10):89-92.
- 48 谢欢.“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数字人文与图书情报学的理性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9(1):81-87.
- 49 刘炜.作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图书馆:从不可或缺到无可替代[J].图书馆论坛,2020(5):1-2.
- 50 孙建军,李阳,裴雷.“数智”赋能时代图情档变革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20(3):22-27.
- 51 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6):4-9.
- 52 柯平,邹金汇.后知识服务时代的图书馆转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1):4-17.
- 53 杨絮,于良芝.兰开斯特的预言与iSchool的抱负:跨时代的话语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3):4-20.
- 54 肖小勃,高文莉,韩璐璐,等.图书馆空间变革思考与展望[J].图书馆,2016(1):107-111.
- 55 孙波,刘万国.基于环境扫描的“十三五”高校图书馆转型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6(5):5-11.
- 56 王著,廖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演化及再造的驱动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22-28,41.
- 57 蒋萌,武群辉.“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内涵与结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19-23.
- 58 王子舟.多视角下的空间: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演进的几个观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6):24-33.
- 59 许桂菊.新加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69-74,15.
- 60 杨雄标.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6):49-52.
- 61 吴建中,程焕文,科恩·戴安娜,等.开放包容共享:新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榜样——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开馆专家访谈[J].图书馆杂志,2019(1):4-12.
- 62 安娜,凌征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22-26.
- 63 隆茜,郑伟.高校图书馆空间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5):65-69.
- 64 王宇,王磊.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4):61-70.
- 65 李梅.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探索与空间服务发展趋势——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9(2):119-125,141.
- 66 滕超,毕新,李珊珊.高校图书馆空间管理模式及改造的探讨——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7(1):29-33.
- 6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21-07-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l.
- 68 王春迎,黄如花.创新驱动的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情况探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5):32-38.
- 69 张晓桦.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1):30-38.
- 70 刁羽,杨群.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客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107-110.
- 71 周秀会,宋永虹.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规划与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6(3):55-58.
- 72 史艳芬,徐咏华,刘玉红.图书馆空间布局与功能维度的战略规划研究——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61-66.
- 73 严贝妮,姜洁.当自助图书馆遇到迷你图书馆——从两大微型图书馆的发展再谈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6(2):27-32.
- 74 蒋逸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121-128.
- 75 储结兵.创客感知视角下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3):19-30.
- 76 刘静.基于创客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4):39-47.
- 77 杨锴,黄诗童.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识别及评价研究[J].图书馆,2020(8):78-84.
- 78 王宁,朱扬清.创客馆员素养和技能提升的实施途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创客空间馆员培训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4):11-18.
- 79 吴建中.从“书的图书馆”到“人的图书馆”——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给予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5):93-97.
- 80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4-17.
- 81 杰拉德·莱特纳,郝金敏.从守护者到领路人:全球图书馆界的新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5):27-32.
- 82 张路路,张群,孔成果.基于用户视角的数据素养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18(1):114-121,104.
- 83 曹娜,肖冰,何芸.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跨学科反思[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2):74-78.
- 84 于颖.新信息环境下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信息素养教育转型[J].图书馆学研究,2019(9):10-16,66
- 85 杨文建.英美数字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3):87-95.
- 86 张毓晗,刘静.英国白玫瑰大学联盟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8(8):54-59.
- 87 谌爱容.国外数据馆员培训实践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1):75-82.
- 88 焦海霞.由信息素养馆员向数据素养馆员转型:动因、模式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18(23):30-36.
- 89 黄如花.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馆建设,2020(6):26-29.
- 90 黄如花,冯婕,黄雨婷,等.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全球进展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3):50-72.
- 91 邓胜利,付少雄.素养教育的新拓展:从信息素养到多元素养[J].图书馆杂志,2018(5):21-30.
- 92 吴建中.新时代新课题新作为[J].新世纪图书馆,2018(2):11-14.
- 93 吴建中.市民素养与韧性社会——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转型的一个新课题[J].图书情报工作,2020(1):14-19.
- 94 初景利,刘敬仪,张冬荣,等.从信息素养教育到泛信息素养教育——中国科学院大学15年的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0(6):3-9.
- 95 邹云龙.以复杂思维看待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4):70-75.
- 96 于良芝,王俊丽.从普适技能到嵌入实践——国外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回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2):38-55.
- 97 王伟军,王玮,郝新秀,等.网络时代的核心素养:从信息素养到网络素养[J].图书与情报,2020(4):45-55,78.
- 98 吴建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一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基调[J].图书与情报,2020(6):73-76.
- 99 张学梅.论“互联网+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5(S2):21-23.
- 100 谢蓉,刘炜,朱雯晶.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新需求与新突破[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3):25-37.
- 101 杨新涯,袁辉,沈敏.向服务平台转型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实践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9):23-27.
- 102 高馨,温泉,刘溪.图书馆微信、微博、抖音平台协同服务研究——以上海图书馆“上图旅行社”活动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7):71-75.
- 103 陈启明,白如江,王效岳.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的智慧图书馆构建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3):37-45.
- 104 张晴峰.基于Hadoop的大学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21(23):83-84.
- 105 倪峰,李永明,郑德俊,等.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改进需求识别[J].图书情报工作,2016(21):17-23.
- 106 赵洪波.O2O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2):185-188.
- 107 薛卫双,钟欢.“技术+人文”:基于FOLIO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6):36-42,10.
- 108 王昊贤,周义刚,张乃帅,等.基于微服务架构的FOLIO模块建设探索、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闭架图书叫号系统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4):26-33.
- 109 周纲,孙宇.开创性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FOLIO[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1):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