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 v.29;No.178(02) 96-10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作者主体的信息化存在:对中国古代“文献”的另类解读
Authors Entity Informationization Existence: A Unorthodox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傅荣贤;

摘要(Abstract):

作为作者的主体性创造,中国古代文献虚拟了作者的信息化在场。文献不是客观的知识信息和物理结构,而是主体人精神心性的写照。文献"突破"了人的肉身境遇性存在而过渡到了意义性存在,积淀在文献中的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由此凸显了文化的能动性和精神旨趣。但是,经由文献而实现的人的信息化存在并不完全等价于活生生的作者本体,这也为文献的造假或曲解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意味着文献及其背后的文化在丧失客观性后,面临着失控和失真的代价。

关键词(KeyWords): 文献;信息化;作者;读者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研究:基于中国古代文献信息生态观的理性思考”(项目号:08B035)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s): 傅荣贤;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