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类书研究之检讨The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Genus-book During the Recent Eighty Years
刘刚
摘要(Abstract):
类书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检讨近八十年来有关类书的研究状况,类书的研究可以分为相关研究专著与相关研究论文两部分。从相关研究专著来看,各成体系,面也铺得较宽;从相关研究论文来看,对类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书与目录学的关系、类书与索引的关系、类书的分类体系与分类思想、类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类书的起源、类书的性质、类书的综论性研究、类书的功用、类书与文学的关系、类书的现代化、类书与文献编纂、类书的编纂思想、敦煌类书等十几个方面。同时,指出了八十年来类书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对将来的类书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KeyWords): 类书研究;目录学;索引;文学;现代化;文献编纂;编纂思想;敦煌类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 2 张涤华.类书流别.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1943年初版)
- 3 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
- 4 刘叶秋.类书简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5 同1
- 6 方师铎.传统文学与类书的关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1971年台湾东海大学印行)
- 7 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69-415
- 8 夏南强.类书通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 9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济南:齐鲁书社,1982:125-141
- 10 熊笃许廷桂.中国古典文献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80-89
- 11 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95-203
- 12 张大可徐景重.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91-93
- 13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54-459
- 14 大东文化大学东洋研究所.艺文类聚(卷一)训读.平成2年.敦煌类书研究,平成15年
- 15 史金波,黄振华,聂鸿音.类林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 16 王三庆.敦煌类书.高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
- 17 白化文.敦煌遗书中的类书简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4):50-59
- 18 东北师大古籍所编.中国古籍整理研究论文索引·类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351-355
- 19 黄刚.从类书看古代分类法及主题法.四川图书馆学报,1982(2):44-49
- 20 张展舒.以《初学记》为例剖析分类目录与主题目录结合的类书目录.图书馆学研究,1985(5):62-63
- 21 严佐之.“主题目录之扩大”:类书的目录学意义———读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札记.海峡两岸古典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22 路林.唐代科举文化、类书与目录学.图书馆学研究,1987(5):45-48
- 23 李海祁.唐代类书中的目录学方法.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4):50-51
- 24 袁逸.我国古代类书与索引.图书与情报,1985(4):41-45
- 25 黄恩祝.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索引.湖北高校图书馆,1986(3):64-66
- 26 钱振新.“类书是我国古代索引”说质疑.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3):76-78
- 27 管蔚华.试论索引的本质属性及与类书的关系.图书馆学刊,1989(2):24—25
- 28 李荣慧.类书是我国古代索引不发达的主要原因.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2):39-41
- 29 李荣慧.我国类书、索引比较及其消长趋势.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5):73-76,66
- 30 李守素.试论类书的分类体系与分类技术.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22-28
- 31 汪雁.唐宋类书编纂体系述略.贵图学刊,1992(4):47-49
- 32 陈宝珍.谈谈类书的分类体系.津图学刊,1986(3):31-36
- 33 马明波.从类书体例透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广东图书馆学刊,1989(1):23-28
- 34 于翠玲.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118-125
- 35 夏南强.类书分类体系的发展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30-138
- 36 王析.类书立类思想与类书衰亡原因初探.图书情报知识,1992(3):15-19
- 37 张凌霄.类书及其分类思想溯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4):95-98
- 38 贺修铭.兴盛与归宿———试论类书的政治文化背景.图书馆界,1988(3):36-40
- 39 范青.从社会文化机制看我国类书之发展.河北图苑,1994(4):29-31
- 40 吴浩.官修类书与中国古代政治.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23-28
- 41 周少川.略论古代类书的起源与发展.殷都学刊,1996(1):50-56
- 42 高长青,杨丽梅.古代类书衰落探源.图书与情报,2001(3):36-39
- 43 夏南强.类书探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80-85
- 44 武跃进,王壮.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图书馆学研究,1996(2):76-82
- 45 何忠礼,郑瑾.略论宋代类书大盛的原因.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31-37
- 46 崔成宗.吴淑《事类赋》初探.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47 曹之.魏晋南北朝类书成因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3):8-12
- 48 钟家栋.重评宋太宗诏修类书.学术月刊,1983(9):75-78
- 49 贺巷超.浅议类书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3(4):52-54
- 50 孙书安.论古代类书的内在成因.辞书研究,1999(2):112-119
- 51 黄永年.说类书和丛书的兴替.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52 毕明友宋来惠.论古代类书的起源.文献学论坛,1999(2):44-46
- 53 张琴,魏晓虹.古代类书的编纂历程.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63-64
- 54 张天俊.论类书之祖《皇览》.南通师专学报,1995(4):98-101
- 55 王育红,郑建明.中国古类书研究的思考.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1):29-31
- 56 袁逸.试论类书之起源.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1):86-93
- 57 唐建华,戴克瑜.类书渊源一说.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1):80-85
- 58 郭嘉桢.类书的性质和范围.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3):4-8
- 59 夏南强.类书性质新辨.晋阳学刊,2000(4):69-75
- 60 刘叶秋.类书常谈.辞书研究,1982(6):132-139
- 61 倪春发.类书的沿革.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2):27-31
- 62 王显谟.类书简介.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1(2):53-54
- 63 曾贻芬,崔文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类书.史学史研究,1988(4):63-67
- 64 崔文印.隋唐时期的类书.史学史研究,1990(4):47-54
- 65 王力军.类书述略.浙江学刊,1994(1):107-110
- 66 同41
- 67 郑慧生.一部罕见的类书———《天中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2)
- 68 王建.几部罕见的和刻本类书简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5)
- 69 丁娟.古代类书概说.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95(1):152-155
- 70 高薇薇.类书说略.天中学刊,1996(2):85-86,88
- 71 顾静.略论古代类书.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8):110-112
- 72 张琴,魏晓虹.古代类书的编纂历程.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63-64
- 73 李峰.中国古代类书概述.江西图书馆学报,2000(2):62-64
- 74 冯丽.论类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青海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4):121-123
- 75 同55:29-31
- 76 洪湛侯.类书的文献价值.文献,1980(3):176-189
- 77 陈文良.谈谈类书的功用.大学生丛刊,1982(1):31-32,55
- 78 杜素琼.类书功用述略.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2):110-113
- 79 张其中.官修类书功能嬗变论.四川图书馆学报,1990(4):65-69
- 80 陈文.明清时期的商品流通与水运业的发展———从日用类书中商业书有关记载来研究明清江南的商品经济.浙江学刊,1995(5)
- 81 杨忠.从《古今源流至论》看宋代官制中的几个问题.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2 王岚.《南宋群贤小集》对《石屏诗集》的校补作用.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3 陈正宏.《万宝全书》杂考.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4 张玉春.《太平御览》引《史记》异文考证.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5 顾永新.从出土文献看唐宋类书在校勘学上的价值———以古代兵书校勘为中心.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6 顾歆艺.《居家必备》《居家必用》及古文献的另一种价值.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7 黄灵庚.唐宋类书与《楚辞》文献校理.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8 董治安,王承略.关于隋唐四大类书.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89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三).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3-10
- 90 赵晓岚.初唐诗的“一”与“多”.中国文学研究,2000(4):40-46
- 91 查屏球.李商隐《金钥》考述.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92 贾晋华.隋唐五代类书与诗歌.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3):127-132
- 93 张晨.传统诗体的文化透析———《咏史》组诗与类书编纂及蒙学的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4):98-105
- 94 王立.类书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主题类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1):22-29
- 95 林仲湘,肖培.类书索引和电脑化.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1):103-108
- 96 朱育培.当代类书编纂体制上的突破:兼评“辑而不作”论.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3):75-76
- 97 刘青.当代类书发展试论.图书馆论坛,1997(4):78-80
- 98 徐威.论新时期类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4):46-48
- 99 李国新.社会需求与传统类书的现代化.辞书研究,1994(1)
- 100 王辉.论类书的价值及开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5)
- 101 杨娜.新旧类书的比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5):115-116
- 102 周蜀蓉.论古代类书的现代功能.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3):78-80
- 103 秦迎华.类书与百科全书.津图学刊,1994(2):125-133,79
- 104 韩翠花.类书与丛书在文化传播中的不同作用.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3):58-62
- 105 文榕生.国别:当代百科全书、类书复分的难点.图书馆界,2000(3):31-34
- 106 同34
- 107 刘宁慧.唐宋类书编纂形态的转变与丛书生成之间的关系.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108 吴丽雯.辑录体方志与类书体例之关系.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109 刘正平.隋唐五代韵书、类书、总集的编纂与文化建设.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3)
- 110 罗威.清初官修类书、丛书及馆藏概述.益阳师专学报,2001(5)
- 111 曾枣庄.从类书、丛书的体例看其编纂的难易.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
- 112 段金泖.从类书的沿革看我国编辑史的发展.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122-124
- 113 郜明.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与类书编撰.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6):82-84
- 114 李乐民.李的类书编纂思想及成就.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9):115-117
- 115 方南生.唐抄本类书《〈励忠节钞〉残卷》考.文献,1994(1):195-205
- 116 张涌泉.类书引文异同释例———以敦煌本类书《励忠节钞》为例.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