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手工纸与机制纸期刊破损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amage of Hand-made and Machine-made Paper Periodicals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陈福蓉;
摘要(Abstract):
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了大量的期刊。这些期刊有许多是用手工纸印刷的。该文取样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手工纸与机制纸期刊的破损状况差异很大:机制纸期刊酸度高,纸张变色,少有虫蛀;手工纸期刊接近中性,没有变色,但虫蛀严重。纸张酸度高,会导致纤维素的长链易断为短链,再过几十年,这批机制纸期刊有可能一触即碎。手工纸期刊的酸碱度接近中性,应可以保存几百年,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虫灭虫措施,否则有被虫吃光的危险。
关键词(KeyWords): 民国文献;民国期刊;抗战出版物;手工纸;机制纸;文献保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陈福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定华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70
- 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62
- 3同2:207
- 4王余光,吴永贵.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130
- 5王菊华等.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417
- 6张金声.造纸术的演变:造纸卷.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50
- 7刘家真,文献保护学.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58
- 8同5:363
- 9徐文娟,诸品芳.纸质文物变色原因及脱色方法研究进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22(2)}92-96
- 10肖稳发,邝生鲁.纸张保存的化学.化学通报,1999(7):34-39
- 11徐忠恺.松香施胶剂的发展过程.纸和造纸,1996(1):49-50
- 12史军伟,张奇媛,陈嘉川,等.浅谈文化用纸透印问题的控制.中国造纸,2010,29(11):61-64
- 13同5:372